从这里开始就是正文。

甲州大石绸织物

从桑树培育出来的手工制作的温暖

河口湖周边从1000多年前开始织物,明治、大正时期反复改良,变成了现在的大石绸。大石绸结实轻而柔软,有着棉织物和绸织物的优点,独特的手感。

  • 主要产地

    南部留郡富士河口湖町

  • 指定日期

    1994年10月(山梨县乡土传统工艺品)

  • 主要原料

    玉茧、本茧

历史

甲州大石紬织物的起源众说纷纭,有孝谦天皇的御代甲斐国司山口沙弥麿在郡内地区传达了养蚕和织物,除此之外,据说秦氏一族从百济开始住在富士山麓,河口湖周边织物发达。关于最古老的郡内地区织物的记述,在915(延喜14)年在延喜式上记载着“将丝绸献给朝廷”。
进入江户时代后,1681(天保元)年关于减租感愿的诉状上确认了“橡树”,另外还记载了黄绸的绸缎。
江户时代末期,作为租税物品缴纳,在崇拜富士山的富士讲等人和小贩的手中得到了广泛销售。明治末期到昭和初期的全盛时期,250多户农户织成了绸缎,一年生产了3400多反。现在流传下来的技术是经过不断改良的明治、大正时代的传统技术。

特征

  • 甲州大石紬织物是根据传统的手法,将经线从本茧(一只蚕制作的正常的茧)开始,将纬线从玉茧(两只蚕做成的变形的茧),全部编成一匹织成一只。

技术、技术

在长度一致的经线上一段一段地放入纬线,织物就完成了。这里介绍经线和纬线的工序方法。

经线制作工程

(1)养蚕

(2)选茧

筛选茧
※使用本茧

(3)煮茧

煮茧容易解开

(4)线结(座结)

从蚕茧拉丝

(5)合线

配合必要的粗细,将多条线组合在一起拉拢

(6)双绞线

捻线

(7)整经

经线长度固定

(8)精炼

去除胶质

(9)染色

用天然化学染料染线

(10)胶着

在线上贴上布海苔

(11)线外し

好好地缠线注入空气

(12)机先干燥

将经线整齐,使其干燥

(13)条纹劈

在经线上制作竖条纹图案

(14)临时扎通

为了卷轴,将线穿过临时扎根

(15)卷取

在男卷上缠上经线

(16)综艺通

为了使纵线上下而进行的综合整条线

(17)扎通

为了打入经线的扎线

(18)机上

将经线固定在织布机上

纬线制作工程

(1)养蚕

(2)选茧

筛选茧
※使用玉茧

(3)煮茧

用锅煮茧更容易理解

(4)线结(座结)

从17~18粒蚕茧中拉丝

(5)合线

配合必要的粗细,将多条线组合在一起拉拢

(6)双绞线

捻线

(7)上扬

把纬线卷换成比线圈更大的框架

(8)精炼

去除胶质

(9)染色

用天然化学染料染线

(10)胶着

在线上贴上布海苔

(11)线外し

好好地缠线注入空气

(12)干燥

整齐线,干燥

(13)管卷

把纬线缠在管子上

制织工序

制织

用梭将纬线放入固定在织布机上的经线上,扎上扎起来织成

完成

生产者介绍

大石紬手织组合(大石紬传统工艺馆)

  • 地址

    山梨县南都留郡富士河口湖町大石1438-1

  • 电话

    0555-76-7901

  • 传真号码

    0555-76-7901